找到相关内容423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图澄的传说

    感谢你们与佛的缘分!”   “不知大和尚法驾光临,非常抱歉;现请你到敝军营内,以便弟子们朝夕供奉!”   佛图澄来到郭哈略的军营后,郭哈略即皈依“三宝”,受了五戒。从此郭哈略遇事都向佛图澄请教,...

    王照骞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445790319.html
  • 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

    意义。据他自述说,他幼年在交趾,遇到一位贤法师,从受五戒,得一躯观音金像,后来回到都城建康,与二弟精勤供养;因为修补房舍,不得不把金像移寄南涧寺,不幸遇盗;到宋孝武帝大明七年(463),金像显灵,在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8445092197.html
  •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

    为何要信弥勒净土。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界盛行着一种有疑可向弥勒咨问,或从其受戒的思想。如《高僧传》卷三《智严传》云:“严昔未出家时,尝受五戒,有所亏犯,后入道受具足,常疑不得戒,每以为惧。……重到天竺,...

    刘长东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193351.html
  • 解脱大乘天论—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

     2、弥勒净土为大、小乘经典共同宣说,南传佛教也承认有此净土;   3、若要往生弥勒净土,须在平时修五戒、十善、四弘誓愿以及八关斋法,故被认为是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困难。然作为有志之士,却是难行能行...贼徒大骇”问明原由,不敢再害,并忏悔罪业,将诸凶器投入河中,衣物还归原主,受三归、五戒。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幕啊!玄奘法师受到死亡的威胁时,还念念不忘受瑜伽师地论和还来下生,救度贼人,犹如释迦牟尼佛的...

    王惕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293684.html
  • 汉唐之际政教关系演进中的长安佛教

    民间宗教的活动,但对佛教则予以优待,“诸事老子妖巫医卜,并皆废之。其有奉佛五戒勿坐。”⑤从而出现佛教信徒从上层向民间扩展,传播区域由长安、洛阳二都四射发展,佛经翻译激增,佛教寺院和佛教造像开始兴建的...

    任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393685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重。凡一切善恶,俱起于意根。起念正则为十善,起念邪则为十恶。所以端正其心,以为根本。……   戒为持身之本。成佛之基。单精于持戒,不修余门,可以成佛。若修余门,不持戒律,则事倍而功不半。所以五戒不持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
  • 放生·放死

    NextPage] 澳洲法界佛学会会长、本站特约评论员行愿法师:智慧而科学的放生 放生是一种美德,放生就是护生,放生是佛教徒实践佛陀“众生平等”慈悲观念的体现。佛教徒受持三皈、五戒就要尽形寿“不杀生”,即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佛教视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5294625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一生中的难事奇事

    好斗,群鸡都被伤冠羽。老和尚闻言即取鸡来说三皈五戒,且教令念佛;不久,鸡性转变,不复好斗,时作“佛佛佛”的声音,独栖树上,不伤虫,不给不食,一闻钟磬即随众上殿,课毕,仍栖树上。如此经过二年,一日晚课后,...示恰中其隐,判是囚该狐的报应;并示知南华寺现有高僧主化,宜速将狐送往放生,讼事才可解。友人的妻阅示甚骇,急设法赎狐,请我带来寺中,皈依三宝。”老和尚听到这一段话,就为狐说三皈五戒法,纵之后山林丛中,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03994651.html
  • 度众生要先度自己

    的严格做到十善业。做到,像出家,我要求“沙弥律仪”,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,要不能够彻底做到,你不是出家人。在家学佛,你要不能够做到十善,不能够做到三皈五戒,你不是在家佛弟子。我的要求标准不高,最低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511294691.html
  • 《道次第》修学地图

    佛陀不仅为出家行者制定了沙弥戒、比丘戒,还为在家居士制定了五戒、八戒。不少人把戒律看做束缚,甚至看做对人性的禁锢。事实上,佛陀制戒的真正目的绝非束缚,而是帮助我们建立和解脱相应的生活规范,帮助我们究竟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2.html